太阳集团tyc33455ccwww

(摘自部分)产教融合:赋能智造升级

从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的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制造”驰名中外。如今,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等一批大装置加速布局。

站在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东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东莞探索产教融合,为推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发展和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聚集新高地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作为东莞第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太阳集团tyc33455ccwww创新“产业—专业—课程”集群敏捷对接体系,全方位深入参与大湾区(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聚焦东莞地区重点领域及特色领域,与1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共建共享师资课程资源,开设108个紧缺人才培养“奋楫计划”班,快速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卓越工程师及相关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主动融入区域科技重大创新体系,已有工程学、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围绕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构建了以“新工科”为核心的学科体系,覆盖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新型战略领域。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副校长李娟介绍,学校采用“两校一质”培养策略,确保香港九龙塘校区优势学科在东莞松山湖校区无差异落地。践行“教研合一”,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鼓励学生早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灵活专业选择机制,本科阶段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大一不分专业,进入大二后给予学生两次转专业机会,并支持修读辅修及跨专业课程,拓展个性化发展空间;建立系统贯通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涵盖教学管理、校教务会决策、教学质量监督和课程评价等环节,全方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6月19日,教育部正式复函广东省,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东莞高等教育版图继续扩大,该校以“理工科、小而精、高水平研究型”为办学定位,学科布局把握科技前沿以服务国家战略,注重基础与交叉以支撑长远发展,在数理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技、先进工程、生命科学、金融管理等领域先后组建学院,并践行新时代“大学+大科学装置(高端科研机构)+科技龙头企业”发展战略。


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方面,东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产业学院37个,认定市级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43个,率先探索以中职为主体的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探索“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项目。此外,推进综合高中建设试点,丰富中小学职业体验与启蒙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建设一批职业体验中心,不断将东莞职业教育发展引向纵深。

展望2035年,东莞将全面建成教育强市,打造理念先进、智慧卓越、开放融合、优质公平的教育体系。这座以“世界工厂”著称的制造业大市,正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着“学在东莞”的新篇章。

数读东莞教育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增加到245.4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91%。近年来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每年均保持在20%以上,位居市各项支出之首。

●2020—2024年,全市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26.5万个。2025年将新增公办优质学位3万个,正同步推动9所高中建设,水乡未来、滨海湾未来高中校区、谢岗、大岭山、石排等5个项目今年上半年动工。

●近年来招引高素质教育人才近1.3万名;近三年通过评审的正高级教师182名,增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2021―2025年,每年遴选5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作为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按学段、学科分层分类培养。

●202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和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实验区,15所学校被评为省智慧教育标杆校,21个团队入选省智慧教育名师团,35所学校成为省级CSMS智能课堂评价试点。

上一篇:【东莞时间网】​莞工青年:从校园到乡村,共绘乡村振兴“青春画卷”​

下一篇:【东莞时间网】16支球队展开角逐!2025莞台青年篮球邀请赛在莞开幕

关闭